“你運氣真好,今天我難得有空,就被你‘逮’到了,要是昨天來,可就一點時間也沒有了。”看到記者來采訪,長銀哺坊種鴨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家銀調侃道,“養鴨是件辛苦事,一年到頭沒休息,就連過年也不例外。” 跟隨周家銀,記者來到了公司的孵化車間。一進車間,一股濃烈的鴨毛味撲面而來。周家銀解釋說,車間里有五六十萬枚種蛋在孵化,我們要保證里面的溫度,不然孵化不出來。 養鴨對于周家銀來說算得上是繼承家業。“我父親在解放前就養殖過鴨子,后來因為一些歷史原因中斷了。小時候我也養過鴨子,不過是散養,真正養殖還是在1980年,那時我養了200來只肉鴨和1000多只種鴨,算是把這份家業給繼承了。”1990年,有了多年養殖經驗的周家銀注冊成立了長興長林哺坊種鴨場,規模擴大到4000多只種鴨和6只孵化箱,實行規模化養殖。2009年,種鴨場更名為長興長銀哺坊種鴨服務有限公司。 由于養殖場位置偏僻,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成了周家銀首先需要解決的難題。“起初那段時間,電不通、路不通,遭遇了很多困難。”周家銀說,“1998年裝了變壓器,目前運轉穩定。2008年之前我鋪了條小路,勉強能運輸,2008年后,附近的土地被開發,政府就修通了路,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種鴨產業的發展。” 如今該公司已成為集養殖、種苗開發、銷售于一體的省二級種鴨場,也是全市唯一的省重點種禽企業,形成了傳統養殖、現代孵化、種苗繁育到種鴨銷售一條龍服務,在山東、江西、安徽、北京等25個省市建立了較為固定的銷售渠道。據了解,該公司從1991年開始就帶動周邊村民從事養殖,目前已達到100余戶,涉及林城、泗安等鄉鎮。同時為養殖戶提供種鴨和種蛋回收業務,解決了養殖戶一家一戶種鴨蛋的銷售難題。此外,在縣科協等部門的幫助下,公司還經常為養殖戶提供技術咨詢,推廣生態養殖技術,不斷引進父母代種鴨良種,通過示范引導,帶動養殖戶共同致富。 面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周家銀表示,要繼續在品種、技術和環保上下功夫。“未來,公司還是要繼續堅持引進優良品種,在不影響周邊村民日常生活的情況下,提升技術,預防疫情。有條件的話,我還計劃擴大規模,進行規范養殖,把養殖戶集中到一個地方,打造大規模、高標準的大型養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