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對美聯儲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下稱QE3)的預期有所升溫。美聯儲主席伯南克13日表示:“近期的經濟疲軟可能比我們預期的更為持久,通縮的風險可能會再度出現,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受此刺激,美元指數大幅下挫,紐約黃金價格再度創下歷史新高。
市場人士認為,美聯儲推出QE3的可能性很小,但不論采取哪種刺激方式,都推動了美元流動性的擴張,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產生推動作用,從而推高新興(300098)經濟體的通脹預期。
QE3預期增強
金融危機以來,為遏制不斷下滑的經濟形勢,美聯儲于2009年3月推出了第一次量化寬松?QE1。但一年之后,美國經濟仍未見起色,復蘇之路步履蹣跚,這為伯南克去年8月份的第二次量化寬松打開了大門。
如今,美國經濟仍處于低迷的泥潭中,為此,上周伯南克提出了三項可能的方案:更直接地發布指導方針,將在相當長時間內維持低利率政策不變;推出新一輪資產采購計劃,即市場關注的QE3;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壓低短期利率。
知名財經評論人葉檀指出,美國沒有實行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的理由。美國經濟數據不妙,這種情況沒有因為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發生根本改變。
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速為1.8%,失業率長期在9%左右徘徊,6月份則高達9.2%。房價二次“探底”,QE2推行前全美成屋均價為17.73萬美元,目前均價16.37萬美元,跌幅為8%。消費、出口等數據略有回暖,代價是居高不下的通脹壓力,6月CPI同比增長3.6%。
上海中期分析師方俊鋒表示,盡管伯南克最新的言論透露出QE3有望推出,但在剛剛結束QE2后立刻推出QE3的可能較小,美聯儲或將對經濟觀察一段時間,以此來判斷經濟的自我修復能力。
但有分析指出,QE3已經成為定局,所剩懸念只是規模而已。今年上半年大部分國際投行和經濟學家均否認QE3的可能性,美聯儲也一再否認QE3的需要,而如今伯南克的一席話出現了180度的大轉彎。
而且,美國身處債務危機之中,政府與國會就債務上限的談判已曠日持久。美國財政部稱,如果國會無法在8月2日前通過提高債務上限的決議,政府將無錢還債,這將會讓復蘇步伐已經頗為遲緩的美國經濟遭遇風險。
美國穆迪投資服務公司近日也宣布將美國國債的3A評級列入觀察名單,原因是該機構認為美國出現債務違約的風險在加大。這是迄今為止美國國債評級受到的最嚴重威脅。
更多的市場人士認為,為克服債務危機,美聯儲即使不急于推出QE3,也完全可以通過用到期證券收益來購買國債的方式來起到和推出QE3相似的效果。不論是哪種刺激方式,都推動了美元流動性的擴張,都將對大宗商品價格產生推動。
全球通脹來臨
美聯儲的更多刺激措施盡管一時難以預料,但伯南克此言一出,連續三天下跌的股市和歐元匯率隨即上漲,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也有所上漲,黃金價格上升到每盎司接近1590美元的最高紀錄。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美聯儲自私自利的非常規舉措雖然會降低發達經濟體二次探底的風險,但將為新興市場國家帶來更大的通脹壓力。
去年以來,在國際流動性過剩的條件下,幾乎所有新興經濟體國家都面臨嚴峻的通脹形勢。去年5月至今年5月,巴西的年通脹率達到6.55%;俄羅斯5月份消費物價指數同比上漲9.6%;印度5月份通貨膨脹率達9.06%。
除了新興經濟體外,西方發達國家也難逃通脹命運。根據預計,歐元區今年的通脹率也將超過2%,美國的生活必需品價格出現明顯上漲,存在停滯性通貨膨脹危險。
葉檀認為,過多的貨幣將使全球虛擬經濟更加泛濫。目前,虛擬經濟規模又回到高位,600萬億美元的“堰塞湖”是全球實體經濟不能承受之重,將為泛濫的貨幣支付長期的沉重代價。
而對于中國,如果大宗商品再度走高,中國輸入性通脹壓力無疑會增大。分析人士指出,中國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約70%。如美國政府債務違約,則信用評級下調,金融資產風險上升,美元資產貶值,金融市場動蕩,中國外儲縮水。
IMF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也指出,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增大,體現在市場對歐洲債務危機擴散的擔憂加劇,一些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缺乏可信的中期財政計劃令人擔憂,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過熱風險加劇,體現在通貨膨脹上升和信貸增長快速。
IMF建議,主要發達經濟體需要在中期財政整頓和避免短期增長脆弱性之間求得平衡,新興經濟體則需要采取更快速的緊縮政策,并在管理大規模資本流入方面采用宏觀審慎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