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暫時性關系的4種常見類型:
1.人們有時和暫時性關系交流是由于一種信息需求。人們需要信息時就尋找有跟答案有關知識的人。一旦這種信息需求得到了滿足,與他們的交流通常會結束。你可能會在街上問路,或者在網絡上用雅虎問答來查找信息。這種暫時性關系類型對網絡搜索的發展前程越來越重要。人們留心某些人,不是為了商業利益,只是回答疑問。
2.暫時性聯系也存在于當然們需要臨時的交流來完成意向工作。一旦任務完成,交流終止。舉例來說,在商店里與銷售助理交流,或者讓一位水管工人到你家修理泄漏的管道。現在許多這種任務都是在網上完成,像和電話代表中心聯系,讓他們安裝電纜裝置,或者從eBay的暫時性關系那買東西。
3.暫時性關系也可能是因為一個共有的、正在進行的嗜好而形成,如一個運動團隊或者愛好。這種交流互動通常發生在社區網站上,例如某個運動隊的論壇。這種關系的真實身份還猶未可知。在這些關系中,經常發帖的人開始認識其他人,了解其他人的行為。盡管他們可能從未見面,他們的關系正從暫時性走向弱關系。有越來越多這樣的例子,暫時性關系在網上交流,在線下見面。
4.人們經常和在分享相同地理位置的人形成暫時性關系。這種關系可以像在街上一分鐘談話一樣簡單,有時像音樂節上間歇3天的談話一樣復雜。現在的技術允許我們和分享過跟我們一樣物理位置的暫時性關系交流,盡管他們不是在相同的時間。我們能用手機查看誰之前去過我們正在考慮的旅館,他們訂的什么,還有他們認為它好不好。
因為我們和暫時性關系的人沒有關系歷史,所以代表性的身份特征和聲譽對于成功交流至關重要。我們需要知道eBay賣家是可信的。我們需要知道我們正在讀醫療建議來自于一名真正的醫生,而不是冒充是醫生的人。我們需要知道旅館評論來自與知道它們食物的人,也需要知道Amazon的評論不是公司雇員寫的。
在Yahoo問答上,人們通過不同方法建立他們的聲譽(威望)。在圖的左邊,“Messykat”通過提供問題的最佳答案建立她的聲譽。她的意見在20%的例子里都有幫助,但是我們仍然不是很清楚她在三個專業領域(貓,狗,婚禮)里的作為專家的憑據。在圖的右側“RuthAnn”通過說明她已經訓練了40多年的狗狗,來建立自己的聲譽。這只是表面上增加了可信度,因為我們無法核實那是不是真的。
在eBay(左圖),“jmjenkins”通過跟他交易過的暫時性關系人的積極反饋建立信譽。他們中一些人在他的概述里留下了肯定的評論:商品跟描述的一樣,安然無恙的收到。謝謝!A++”。
在Amazon(右圖)“W.Todd Dominey”因為在711個案例中提供了665條有幫助性的評論,建立了自己的信譽。他還因為用了自己的真實姓名,說了自己來自哪里,獲得了信譽。盡管如此,和Yahoo問答的“RuthAnn”一樣,我們不清楚“W.Todd Dominey “知道多少他評論的主題。我們無法核實他的可信度。
幫助暫時性關系的大部分人的動機都不是錢。你不能用經濟回報創建一個好的暫時性關系群體。Yelp曾經這樣做過,一條評論一美元,之后他們嘗試支付人們每小時15美元來評論現有的意見,并寫一些新的。Yelp最后獲得了一些低質量的評論,和許多負面新聞。暫時性關系的真正動機包括成為一個專家的或利他主義的認同感,他們感到自己屬于某個群體。所有這些行為需要被理解,在我們的社交網絡設計占有重要地位。
支持暫時性關系對商業是有益的。一項研究證實“由于一款手機的積極評價引起的增長往往比由市場份額而造成的增長早1-2個月。另一項歷時七個月研究表明在線發起的活動(一種評估由在線聊天者引起的推薦)開展地好,下個月的銷售就會增長。活動下降,銷售也下降。
為暫時性關系設計
建立一個能夠很好區分優先次序的威望機制。允許人們能夠反饋其他人。
鼓勵人們多發表能夠提升對他們身份信任的內容。這可能指有亮點的共有關系、共同團隊或者共同興趣。
不要用錢來激勵人們建立自己的信譽(威望)。
結論
社交網絡設計將成為每個交互設計師專業技能建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做好了,我們需要了解一些人類關系的基礎知識。如果你的用戶需求以強關系為主,你應該設計一些與以暫時性關系為主十分不同的東西。理解強關系、弱關系、暫時性關系的區別能夠幫助我們設計更好的在線社交體驗。
認真翻譯這篇文章之后,收獲頗多。所以又附上作者的詳細資料:
Paul Adams,Facebook 全球品牌體驗經理,負責研究與制定新產品的設計、開發與推廣策略。
Paul Adams畢業于愛爾蘭國立藝術與設計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獲得設計學士,并于2001年至2002年期就讀于愛爾蘭利莫瑞克大學交互設計專業獲得理學碩士。
曾就職于法國Faurecia(法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任汽車設計師,從事汽車座椅設計,后就職于英國戴森(英國工程技術創新公司)任產品設計師,從事電器設計,他參與設計出暢銷日本的吸塵器,并組建戴森公司第一支實地調研團隊用以新概念的測試。
后加入知名用戶體驗咨詢公司Flow,帶領用戶體驗咨詢團隊團隊,從事各類用戶體驗研究與設計的項目執行,服務客戶包括BBC、英國衛報、沃達豐、英國政府以及必發等知名英國公司。
加入Facbook之前,2007年至2010年之間,Paul Adams就職于Google用戶體驗團隊,是社會化交互設計領域的領銜人物,負責Google多個社會化網站項目,諸如Gmail,手機Google,Youtube等,致力于用實地研究與實驗室研究結合方式幫助產品與開發團隊創造出用戶喜愛的產品與服務。
編譯:心中那片天
文章來源:譯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