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直通車綜合報道:一條扁擔,兩筐草莓,蹲在路邊叫賣……這是我對莓農固有的“刻板印象”。
“那已經是幾年前的事了。”寧波鎮海灣塘草莓基地一位莓農的話,打亂了我的記憶模型,他告訴我,他們那里28戶莓農現在不再沿街叫賣了,而是坐在莓田里上上網,顧客就能上門來。
他們有全省首個“草莓網”
“看,又有人留言了,說初六來摘草莓,人數是十二個。”
“安排他們到朱國平家的草莓大棚里吧,他家還留著一個棚沒有采摘過呢。”
我剛到草莓基地,這一段對話就從某一個草莓大棚里清晰地傳了出來,只見幾個草莓種植戶擠在一個大棚里商量著什么,面前放著一臺手提電腦,打開的網頁上有大大的標題“灣塘草莓網”,在座的每個農戶都有“大頭照”在網上,照片下面是一個即時的聊天按鈕,有顧客咨詢,頭像就會閃動。
“這是我們自己的草莓網噢!”操作電腦的是29歲“農二代”朱凱,他說,現在上網賣農產品的人很多,但擁有自己的草莓網的,全省還是頭一個呢。
莓農坐等顧客找上門
“以前得挑著幾十斤草莓,走上半天到鎮海城區賣。”54歲的朱國平還記得當時的光景,一斤草莓才賣得3.5元錢,價賤傷農,再加上挑擔的人手也不足,很多草莓只能白白爛在田里。
后來,像朱國平這樣的農戶有了草莓網,他們發出了第一條賣莓信息,引來了第一批客人——他們來自寧波市區,開著私家車來,8個人很樂意地交了每人30元的進棚費,還買走他們自己摘的草莓,每斤8元,比當時市場價整整高出一倍。漸漸地,那些開著雷克薩斯、英菲尼迪的游客,都成群結隊來到了農村。
“網絡帶來豐盈的生意,我們年收入從幾千元一下子增加到10萬元以上。”正在回復顧客預定的草莓種植大戶朱長訓喜滋滋地說。寧波和鎮海通往灣塘草莓基地的公交342路和374路,原是莓農往外挑擔賣草莓的“專車”,很快變成了游客前往草莓基地游玩的“專車”。
一個草莓網,也打開了莓農的思路。
說話間,莓農朱凱那名為“小農民草莓”的QQ響了。“您好,我是小農民草莓經營戶”,朱凱知道生意又來了,立即上網招呼。他說,QQ可為他招攬了不少生意,有些莓農還用上了視頻,把草莓大棚的情況實時直播給顧客,也有用MSN和顧客聯系的……
不愁銷路,愁缺“指路牌” “哪里轉彎?我開錯了?”
上午10點左右,朱凱邊在網上招呼客人,邊等待前一天預約好的李先生上門摘草莓,過了約定時間一個多小時,他還不見李先生。正著急著,他接到了電話,原來,李先生帶家人從寧波海曙區開車到鎮海灣塘摘草莓,因為沒有路牌指示,從329國道一路開到九龍湖,最后只能電話求助。
“莓香也怕巷子深”。朱凱說,現在對于灣塘的28戶莓農來說,幾乎全部的銷售都靠顧客上門來采摘,收取25元左右的門票包吃,采摘帶走的按斤算錢,但顧客上門常找不著路,讓他們很是煩惱。
“旺季每天接待的400多個客人里,90%都會打電話來咨詢進村路線,我的電話一下子變成了‘指路客服熱線’。”朱凱深有感觸,他們28家農戶曾經自發做過一批“路牌”,可這些“路牌”大多被“破爛王”當廢品拿走,幸存下來的也因不正規被路政部門拆除。
“新的一年,我們希望路牌能盡快立起來,屆時,草莓銷路一定會更好。”朱凱說出了新年愿望。
>>>三農科技,更多致富經等你來取
http://www.zydsybocom/gdcct.govocn/agritech
>>>科技專題,揭開傳統農業經驗背后的科學奧秘
http://www.zydsybocom/gdcct.govocn/agritech/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