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價令”重在一個“限”字,連它的標準都能上調,這恐怕是龍年春節后,樓市第一單戲劇性新聞了。
1月30日,大年初八的晚上,新浪樂居發現,廣東省中山市悄悄放寬了“限價令”。原本,定價超過5800元的樓盤,就不能賣了;新標準是,只要不超過6590元,都可以去中山房產局備案了。
這老規定,原也沒存在多久,2011年11月10日頒布的,還同時給出了到期的期限——2011年12月31日,被戲稱為“史上最短命”限價令,滿打滿算52天。
2012年年初,《華夏時報》的記者發現中山市政府沒對限價令是否延續進行表態時,寫了一篇名為《中山52天的限價決心》的文章。
這篇報道頗有先見之明,暗示了限價令的標準可能會上調,因為早在去年12月22日,中山市住建局局長陸德華在市黨代會分組討論時就透露,今后5年中山GDP年均要增長11%,2012年如果要繼續限價,限價標準應該以2011年樓市均價為基數再加上11%的增幅。
新的限價標準果然是按照這個算法來上調的。2011年中山一手住宅均價約為5936元/平方米,加上11%的增幅,就是6589元,加一塊錢,湊個整,6590元。
巧的很,廣東知名房地產公司恒大集團2011年賣出去房子的均價,也是這個數。據《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的記錄,2012年年初在香港的投資者交流會上,恒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公布這個消息時,還特意加上了一句話“我認為這就是中央希望的合理價位”。
“中央希望”、“合理價位”,現如今,地方政府和房地產商,都在揣摩這兩個詞背后的意味,但誰也不敢貿然做點什么,盡管誰現在都很難受。
誰都看得出來,調控仍將是今年中國樓市的主旋律。中山限價標準上調新聞出來的第二天,在1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第六次全體會議上,溫家寶部署2012年六大重點工作,其中一條就是鞏固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成果,繼續嚴格執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進房價合理回歸。
所以,2011年48個出臺了“限購令”的城市,多數公開表示政策將繼續,沒人說放開;而十幾個出臺了“限價令”的城市,目前也只有中山市,上調了限價的標準。
這讓盼望政策放松的開發商多少有點泄氣。2月2日,《東方早報》的一篇文章,用了“掰著手指頭算經費,熬等下半年曙光”的標題。
但調控松動的“風聲”,還是不斷傳來。在廣東增城市,最近開盤的一處“翡翠綠洲”,開發商就在拿“傳言增城限價標準將提高5%,調控有所放松,現在是買房最佳時機”來說服購房者。而摩根大通發布的2012中國經濟展望報告也稱,“決策者在什么時間、以何種方式退出房地產緊縮政策是2012年面臨的一個主要政策抉擇”。
銀行信貸政策的微調,似乎也暗示了政策松動的可能。年后,幾家財經媒體都報道稱,京滬兩地多數銀行已將首套房貸利率從之前的“上浮”改為“基準利率”,少數甚至給優質客戶打八五折。
而央行對樓市的新表態——繼續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滿足首次購房家庭的貸款需求——更加被一些房地產業內人士解讀為樓市調控放松的信號。
“今年調控的放松,首先將體現在流動性的放松上,并且已開始。”據媒體記錄,中海董事局主席孔慶平在2012年2月2日的中海地產春茗會上這么說。
這條消息在微博上一露面,馬上得到若干地產圈內人士的狂頂和盛贊——“2012樓市調控會放松,第一步已經開始”,這其實是皇帝的新衣,孔慶平只不過是那指出來的小孩。
但財經評論人葉檀覺得這么想簡直是在“做夢”,“放松首套房貸絕不意味著調控政策的放松,相反,意味著調控政策的長期化,有關方面希望化解房地產調控帶來的負面沖擊,以免調控半途而廢。”
究竟誰號準了中央的脈,無論如何,都得等到二季度,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當下,還是先看看開發商們的實際反應吧。2月7日,搜狐焦點網搜集了開發商業已公布的2012年銷售目標,發現多數房企“無力御寒,維持或下調銷售目標”,認為調控放松已經開始的中海集團,保持了跟2011年相同的800億港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