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準湖北丹江口鳡魚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這是繼丹江口翹嘴鲌后,丹江口市第二個獲此殊榮的水產品。根據公告規定,丹江口鳡魚產地范圍為湖北省丹江口市武當山特區、六里坪鎮、均縣鎮、習家店鎮、蒿坪鎮、石鼓鎮、涼水河鎮、浪河鎮、丁家營鎮、土臺鄉、土關埡鎮、牛河林業開發管理區、三官殿街道辦事處、大壩街道辦事處、均州路街道辦事處、新港經濟開發管理處、丹趙路街道辦事處17個鄉鎮辦(處、區)現轄行政區域。
丹江口鳡魚源遠流長,清雍正年間就有記載,“均地逼近中州物產多興,鱗則鳙鰱、鳡、細鱗,膚極白,口旁有骨,菱溪蓮塘多蓄之,是皆略異凡儔者”。丹江口水庫豐富的餌料資源,為丹江口鳡魚提供了充足的營養。據了解,到2011年年底,該市鳡魚規模化養殖達600余公頃,產量400萬公斤,產值逾2億元,養殖戶人均可實現增收5000元。
與長江流域其他地方的鳡魚相比,丹江口鳡魚具有4大特點:一是體背泛青、腹膜銀白、體表光澤度好,腹鰭和尾鰭下部呈黃色。二是生長速度快、個體大,最大個體長達2米多,重可達60公斤。三是肌肉品質好、蛋白質含量高。四是沒有泥腥味,口感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