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靳晉日前表示,大米和小麥是我國傳統主糧,而北方地區廣泛種植的燕麥,應該成為第三主糧。
靳晉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三主糧論壇”上說,將燕麥打造成第三主糧意義重大。立足于西部荒漠地區確立的“三主糧農業”概念及其發展戰略,利國利民。不論從我國糧食安全的角度,還是從應對西部生態危機、推動農牧業生產結構調整、助益城市人口飲食保健、帶動西部貧困地區發展等方面,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西藏農牧學院高原生態學教授徐鳳翔表示,我國有所謂八大作物,即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燕麥、大麥、高粱、谷稷。以往多將后序六種視為雜糧,實際不同地域主雜糧次序不一而有變。燕麥是干荒(高寒)區、西部高原一線的主糧。
徐鳳翔認為,燕麥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效。與稻麥相比,燕麥的蛋白質、脂肪、熱量、微量元素和可溶性纖維素等普遍較高;淀粉含量略低;血糖指數低于稻麥約50%。
此外,燕麥亦糧亦草,宜人宜畜。不與小麥、稻米爭耕地。推廣燕麥栽培,既是荒漠化地區增加植被的事半功倍的生物措施,又是糧食儲備的一個舉措。
據了解,“首屆三主糧論壇”,由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內蒙古三主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論壇圍繞“農業是基礎財富”的主題,就農業財富的基礎地位、新生農業與惠農經濟的新戰略、第三主糧與提高國民健康素質等話題進行探討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