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農業】今年1—9月份,國內生豬價格呈持續上漲態勢。由于養殖利潤較高,3月份以來生豬、能繁母豬存欄量呈持續增長態勢,尤其是7月份國家出臺扶持政策后增幅更加明顯。但新華社經濟分析師調研發現,經過近年“豬周期”波動后,國內養殖戶尤其是散戶在補欄、擴大養殖規模等方面更加理性。國內生豬價格在經過10、11月份的下降后,近期出現全面反彈,預計明年春節過后將出現回落,但仍維持相對高位的水平,二季度開始出現持續回落。
 ——今年前三季度生豬價格持續上漲,經過10、11月份的下降后近期國內生豬價格全面反彈
 “豬周期”是一種“價高傷民生,價賤傷養殖”的周期性波動,其循環軌跡一般是: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由此可見,“豬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養殖戶在肉價暴漲時一哄而上,在肉價暴跌時大量淘汰母豬,從而引起市場價格劇烈波動。
 近年來,我國生豬價格經歷了幾次大起大落。受2006年生豬價格過低以及較為嚴重的藍耳病疫情影響,2007年全國生豬價格一路高漲,并在2008年初達到歷史高點。生豬價格的高漲刺激養殖規模快速擴大,2008年生豬市場供大于求,春節后價格持續回落至2009年上半年。2009年6月份生豬價格跌至低谷,養殖戶出現大規模虧損,開始大量淘汰能繁母豬,生豬存欄量明顯下降,下半年價格觸底回升。2010年春節期間,生豬價格再次達到一個小高峰,但此后價格再次快速回落,并于2010年6月再次跌至谷底。受疫病頻發、散戶大量退出等因素影響,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上旬,全國豬價一路高漲,連創歷史新高。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截至2011年9月11日一周,全國生豬收購周均價達到每斤10.18元的歷史最高點,比2008年初的價格高點還高出18.6%。中秋節后,生豬價格開始回落,截至到12月初價格降至今年6月中旬水平,隨后出現全面反彈。
 在價格行情的大起大落下,養豬戶盈利狀況波動也較大。從這幾年農業部公布的豬糧比數據來看,2007年以來的大部分時間里,豬糧比在6:1的盈虧平衡點之上,僅在2009年年中和2010年4—7月份處于盈虧平衡點以下。目前豬糧比價在7:1以上,仍處于較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從豬糧比來看,養殖戶盈利周期遠長于虧損周期,但實際上,受近年來疫病多發影響,仔豬存活率低、母豬產能下降,加之2010年下半年以來,玉米價格一路高漲,養殖戶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實際盈利期可能并沒有豬糧比顯示的那么長。縱觀近年來國內生豬價格,從2007年底2008年初的價格高點,到2011年第二季度的價格高點,差不多經歷了一輪“豬周期”。但我們在2011年的多次調研后發現,生豬價格在經過近年波動后,國內養豬戶尤其是散戶在補欄、擴大規模等方面更加理性。我們認為,“豬周期”還將長期存在,但將來這一周期的時間跨度將會越來越長。
 ——豬價高漲、國家扶持政策促進國內生豬存欄量穩步回升,但散戶退出趨勢未變
 在今年生豬價格大幅上漲期間,國家先后采取了多項調控及扶持政策,如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投放儲備肉等。7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促進生豬生產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了生豬產業的扶持力度,促進了生豬生產。不過,生豬價格在經過近年周期性波動后,國內養豬戶尤其是散戶在補欄積極性、擴大規模等方面更加理性。農業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生豬價格持續上漲,養殖戶、養殖場的補欄積極性也逐漸提高,生豬存欄量自3月份以來呈持續穩定增長態勢,但并沒有出現暴增的情況。10月份生豬存欄量達47516萬頭,與1月份相比增長6.75%;能繁母豬存欄量達4880萬頭,與1月份相比增長2.95%,較今年最低點4月份增長3.94%。
 我們在調研中也了解到,今年夏季市場價格大幅上漲期間,很少有散戶盲目進入、盲目補欄、擴大規模以及“見母就留”的現象。與此同時,自7月中旬開始,陜西、浙江、安徽、山東、吉林等地商務部門陸續向市場投放儲備豬肉,減緩了市場價格上漲的壓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強養殖戶對未來市場價格下降的預期。實際上,每次生豬市場的周期性波動都是一次散戶大面積退出的過程,尤其是近幾年勞動力成本的提高、飼料成本的增加以及疫情防控難度加大,更加速了散養戶的退出,今年上半年豬肉價格大幅上漲也沒有改變這一趨勢。今年以來我們在湖南、山東、吉林、黑龍江等地調研發現,生豬存欄量在50頭以下的散養戶已經很少,以往的散養戶要么已經退出,要么擴大了養殖規模。整體看,標準化規模養殖是生豬養殖業發展的大方向,但短時間內散養戶大量退出,而規模養殖場建設有一定的時間周期,導致生豬市場供應出現缺口。
 ——未來我國規模化養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預計明年二季度生豬價格開始步入周期性下行通道
 當前我國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養殖場的出欄量約占總量的65%,年出欄500頭以上養殖場的出欄量約占總量的35%。隨著生豬產業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實,未來我國規模化養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生豬規模化養殖水平的提高,雖然不能消除生豬市場的周期性波動,但長期來看,可以減小生豬供應量波動,進而減緩市場價格的波動幅度。
 由于前段時間豬價走高,部分養殖戶抱著“賭行情”的心態“養而不賣”,今年中秋節后,生豬出欄量增加、全國豬價連續回落,部分養殖戶擔心市場價格繼續下跌,紛紛出欄生豬,甚至提前拋售不足重的小豬,又進一步加劇了市場下滑。我們了解到,當前豬價的持續快速下滑,已經影響到養殖戶的補欄積極性。
 據中國生豬預警網監測信息,近期仔豬、母豬價格降勢均較為明顯。當前國內能繁母豬存欄量的變化情況,將決定明年生豬供應量的變化,進一步決定市場價格的走勢,我們預計明年春節前市場價格會有一定幅度的反彈,如果沒有出現較大疫情,春節過后將出現回落,但降勢可能較緩,二季度正式步入下降通道。
 我們認為,在勞動力成本明顯提高、飼料成本增加、散戶持續退出、規模化養殖水平逐漸提高的背景下,生豬的周期規律依然明顯,照現在存欄量及變化速度看,預計明年豬肉價格整體呈下降態勢,但下降速度將低于前一個周期的速度。
 ——今年前三季度生豬價格持續上漲,經過10、11月份的下降后近期國內生豬價格全面反彈
 “豬周期”是一種“價高傷民生,價賤傷養殖”的周期性波動,其循環軌跡一般是: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由此可見,“豬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養殖戶在肉價暴漲時一哄而上,在肉價暴跌時大量淘汰母豬,從而引起市場價格劇烈波動。
 近年來,我國生豬價格經歷了幾次大起大落。受2006年生豬價格過低以及較為嚴重的藍耳病疫情影響,2007年全國生豬價格一路高漲,并在2008年初達到歷史高點。生豬價格的高漲刺激養殖規模快速擴大,2008年生豬市場供大于求,春節后價格持續回落至2009年上半年。2009年6月份生豬價格跌至低谷,養殖戶出現大規模虧損,開始大量淘汰能繁母豬,生豬存欄量明顯下降,下半年價格觸底回升。2010年春節期間,生豬價格再次達到一個小高峰,但此后價格再次快速回落,并于2010年6月再次跌至谷底。受疫病頻發、散戶大量退出等因素影響,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上旬,全國豬價一路高漲,連創歷史新高。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截至2011年9月11日一周,全國生豬收購周均價達到每斤10.18元的歷史最高點,比2008年初的價格高點還高出18.6%。中秋節后,生豬價格開始回落,截至到12月初價格降至今年6月中旬水平,隨后出現全面反彈。
 在價格行情的大起大落下,養豬戶盈利狀況波動也較大。從這幾年農業部公布的豬糧比數據來看,2007年以來的大部分時間里,豬糧比在6:1的盈虧平衡點之上,僅在2009年年中和2010年4—7月份處于盈虧平衡點以下。目前豬糧比價在7:1以上,仍處于較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從豬糧比來看,養殖戶盈利周期遠長于虧損周期,但實際上,受近年來疫病多發影響,仔豬存活率低、母豬產能下降,加之2010年下半年以來,玉米價格一路高漲,養殖戶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實際盈利期可能并沒有豬糧比顯示的那么長。縱觀近年來國內生豬價格,從2007年底2008年初的價格高點,到2011年第二季度的價格高點,差不多經歷了一輪“豬周期”。但我們在2011年的多次調研后發現,生豬價格在經過近年波動后,國內養豬戶尤其是散戶在補欄、擴大規模等方面更加理性。我們認為,“豬周期”還將長期存在,但將來這一周期的時間跨度將會越來越長。
 ——豬價高漲、國家扶持政策促進國內生豬存欄量穩步回升,但散戶退出趨勢未變
 在今年生豬價格大幅上漲期間,國家先后采取了多項調控及扶持政策,如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投放儲備肉等。7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促進生豬生產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了生豬產業的扶持力度,促進了生豬生產。不過,生豬價格在經過近年周期性波動后,國內養豬戶尤其是散戶在補欄積極性、擴大規模等方面更加理性。農業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生豬價格持續上漲,養殖戶、養殖場的補欄積極性也逐漸提高,生豬存欄量自3月份以來呈持續穩定增長態勢,但并沒有出現暴增的情況。10月份生豬存欄量達47516萬頭,與1月份相比增長6.75%;能繁母豬存欄量達4880萬頭,與1月份相比增長2.95%,較今年最低點4月份增長3.94%。
 我們在調研中也了解到,今年夏季市場價格大幅上漲期間,很少有散戶盲目進入、盲目補欄、擴大規模以及“見母就留”的現象。與此同時,自7月中旬開始,陜西、浙江、安徽、山東、吉林等地商務部門陸續向市場投放儲備豬肉,減緩了市場價格上漲的壓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強養殖戶對未來市場價格下降的預期。實際上,每次生豬市場的周期性波動都是一次散戶大面積退出的過程,尤其是近幾年勞動力成本的提高、飼料成本的增加以及疫情防控難度加大,更加速了散養戶的退出,今年上半年豬肉價格大幅上漲也沒有改變這一趨勢。今年以來我們在湖南、山東、吉林、黑龍江等地調研發現,生豬存欄量在50頭以下的散養戶已經很少,以往的散養戶要么已經退出,要么擴大了養殖規模。整體看,標準化規模養殖是生豬養殖業發展的大方向,但短時間內散養戶大量退出,而規模養殖場建設有一定的時間周期,導致生豬市場供應出現缺口。
 ——未來我國規模化養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預計明年二季度生豬價格開始步入周期性下行通道
 當前我國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養殖場的出欄量約占總量的65%,年出欄500頭以上養殖場的出欄量約占總量的35%。隨著生豬產業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實,未來我國規模化養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生豬規模化養殖水平的提高,雖然不能消除生豬市場的周期性波動,但長期來看,可以減小生豬供應量波動,進而減緩市場價格的波動幅度。
 由于前段時間豬價走高,部分養殖戶抱著“賭行情”的心態“養而不賣”,今年中秋節后,生豬出欄量增加、全國豬價連續回落,部分養殖戶擔心市場價格繼續下跌,紛紛出欄生豬,甚至提前拋售不足重的小豬,又進一步加劇了市場下滑。我們了解到,當前豬價的持續快速下滑,已經影響到養殖戶的補欄積極性。
 據中國生豬預警網監測信息,近期仔豬、母豬價格降勢均較為明顯。當前國內能繁母豬存欄量的變化情況,將決定明年生豬供應量的變化,進一步決定市場價格的走勢,我們預計明年春節前市場價格會有一定幅度的反彈,如果沒有出現較大疫情,春節過后將出現回落,但降勢可能較緩,二季度正式步入下降通道。
 我們認為,在勞動力成本明顯提高、飼料成本增加、散戶持續退出、規模化養殖水平逐漸提高的背景下,生豬的周期規律依然明顯,照現在存欄量及變化速度看,預計明年豬肉價格整體呈下降態勢,但下降速度將低于前一個周期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