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思路
2012年,湖北省水產業堅持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題,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以依靠科技進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為核心,以低碳循環、生態高效為主攻方向,以精養魚池改造、結構優化、加工增值、品牌增效,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為重點,穩步提高漁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湖北水產強省建設步伐。
二、總體目標
2012年,全省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1000萬畝;水產品產量達到376萬噸,增加11萬噸;漁業產值達到510億元,增加25億元。
三、重點工作
(一)堅持夯實基礎,提高漁業綜合生產能力。著眼于提高現代漁業物質裝備水平,夯實水產業長遠發展基礎。結合基礎設施修復,采取政府引導、漁民主體、市場運作的辦法,繼續大力實施“精養魚池標準化改造工程”,2012年擬完成40萬畝改造任務,在主產區建成一批“噸魚塘、萬元池”,建設大板塊、大基地,提高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以科技創新為依托,在調結構上求突破。借助局校(所)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加大水產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研發力度,加大稻田養泥鰍、兩年段養鱔、鱖魚專養等生態高效養殖模式的推廣應用,向科技要效益,力爭新增名優養殖面積50萬畝,使全省名優養殖面積比例突破81%,實現養殖方式由粗放型常規養殖向集約化名優養殖的轉變。完善提高一批城郊觀賞漁業,建設發展一批休閑漁業示范點,全面提升全省漁業的綜合生產能力。
(二)堅持苗種優先,切實做大做強苗種產業。苗種體系是產業發展的基礎。2012年我省將加大苗種繁育體系建設力度,重點建設一批優勢品種的種質資源保護區和國家級、省級水產原良種場,其中爭取國家水產原良種場項目4家以上。同時,結合農業部親本更新項目,繼續開展四大家魚等主導品種的親本更新,使全省10%以上的親本完成更新換代,提高良種覆蓋率。
(三)堅持龍頭帶動,促進加工增值實現新突破。繼續落實好省委、省政府農產品加工“四個一批”發展戰略,推動優勢產品向重點基地集中、龍頭企業向加工園區聚集、基地生產與龍頭企業配套。加快建設洪湖、潛江兩大水產品加工示范園區,力爭兩大園區產值2012年有新突破。引導加工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校聯盟合作,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研發。重點抓好小龍蝦和淡水魚廢棄物綜合開發利用,著力打造潛江中國甲殼素之都,促進甲殼素衍生品、魚膠原蛋白、水解氨基酸等高附加值產品的批量生產,力爭加工能力突破100萬噸,出口創匯穩定在2.3億美元(含轉口)。
(四)堅持唱響品牌,激發產業發展新活力。繼續引導我省“魚、蝦、蟹”三大產業協會,進一步抓好三大水產品牌資源整合,走活“一盤棋”。在鞏固好今年香港和國內宣傳推介成果的基礎上,繼續開展三大品牌強勢宣傳,組織好國內巡航啟動儀式(北京或上海)活動。協助辦好潛江小龍蝦節、荊州魚博會、江夏螃蟹節等展會,抓好第十屆中國農交會的參展工作。同時借鑒三艘航母品牌打造經驗,唱響“鄂州武昌魚”“仙桃黃鱔”和“京山龜鱉”等品牌,打造湖北名優水產品牌集群。堅持“走出去”戰略,拓展海內外市場,力爭2012年將湖北水產三大品牌暢銷臺灣。依托國內外主流媒體,開展三大品牌深度系列報道,進一步擴大湖北水產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
(五)堅持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漁民專業合作社。從2012年開始,要以今年省水產局與省農合辦共同命名的“全省二十強漁民專業合作社”和12家“先進漁民專業合作社”為重點,用3年時間與省農合辦持續對上述32家合作社進行幫扶,促使其進一步壯大自身實力,規范運作機制,提高輻射帶動能力,為推動我省漁業產業化經營和現代漁業建設作出貢獻。
(六)堅持生態修復,確保千湖之省碧水長流。今年的旱災造成我省天然漁業資源和水域生態損害嚴重,影響漁業可持續發展。恢復漁業生態既是2012年的緊迫任務,也是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明年,我省各級漁業部門將抓緊落實《湖北省2011-2015年湖泊生態修復規劃方案》。一是繼續在34個水域實施生態修復工程,種植水草5萬畝,底播貝類400萬粒,并做好各水域修復效果評價工作。二是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在湖泊蓄水增加后,選擇2~3個地方,組織實施具有重大影響的大型增殖放流活動,組織實施好南水北調工程漢江中下游漁業生態補償項目,爭取放流 “四大家魚”魚苗3億尾,爭取全年放流總量超10億尾,擴大漁業資源天然種群量。同時,研究出臺《湖北省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管理辦法》和相關操作規程。三是繼續大力建設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組織已建26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開展保護區基本建設工作,落實保護區機構,設置標志牌、界碑,出臺管理辦法等。爭取再創建3-5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七)堅持質量安全,確保水產品市場供給安全有序。一是全面推行健康養殖。結合魚池改造和生態修復項目,通過科技入戶和部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活動,加強健康養殖技術培訓,積極推廣微孔增氧、水質在線監測、循環水利用等現代化技術和裝備,增強健康養殖意識,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為穩產、高產、優產打下基礎。力爭新創建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20家、省級健康養殖示范場20家,新建現代化養殖示范點3家以上。二是深入推進市場準入制度和產品溯源索證制度,完善生產記錄,加強養殖過程全方位監管,把好進貨檢驗關,加強市場產地抽檢,部、省抽檢不少于12次,不少于600個樣品,合格率達到95%以上;三是積極探索苗種、飼料、魚藥等投入品的監管機制,把好水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關;四是開展專項整治,加大對產品質量安全違法事件的查處力度,把好執法關;五是推行無公害產品認證,新增產地認定50個、產品認證100個、復查換證300個;六是創新監管體制、機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實行產品質量安全“一票否決”,把好制度關。通過健康養殖和質量監管,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安全放心的優質水產品。
(八)堅持平安漁業理念,為漁業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保駕護航。一是狠抓漁業安全工作。通過平安漁業示范縣創建活動,強化各級政府對漁業安全生產工作重視,提高漁業安全生產工作保障,有效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二是加強漁民安全生產技能培訓,進一步增強漁民安全生產意識。2012年重點對長江、漢江及重要天然水域的機動漁船船員進行培訓,計劃各級機構共培訓漁船船員5000人。三是進一步拓展漁業互助保險。機動漁船船員人身互保費達到450萬元,對水產養殖保險和漁船保險項目進行調研,為我省漁業互助保險納入政策性保險做好工作基礎。四是進行漁船檢驗證書、登記證書、捕撈許可證“三證合一”改革。實施證書簽發人制度,改變過去證書多、大小不一、手寫不規范的做法,方便廣大漁民,提高漁船管理水平。五是進一步完善漁業燃油補貼發放工作機制。杜絕違反國家政策的情況發生,積極爭取油補專項工作經費。